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免疫学相关记录372条 . 查询时间(3.637 秒)
2023年10月19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莹课题组和时玉舫研究员题为“MHC Class Ib-restricted CD8+ T Cells Possess Strong Tumoricidal Ac...
2023年10月12日,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多重纳米酶活性的纳米探针,实现4T1肿瘤的1H/19F双核磁共振/荧光多模态精准检测,可通过多重纳米酶级联反应提高ROS产量,激活肿瘤免疫应答,提高4T1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徐瑞华团队联合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张海燕等,揭示了EBV(EB病毒)阳性胃癌患者治疗敏感性的免疫学基础,发现了免疫治疗反应的关键性T细胞亚群,有望为EBV阳性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
2023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刘青松药学团队在针对抗肿瘤靶点CDK9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针对CDK9激酶的新型耐药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肿瘤微环境中,以肿瘤细胞和抑制性免疫细胞为节点构成了复杂的免疫抑制网络。各节点之间的信号传递由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代谢产物介导。不同的免疫抑制细胞如髓源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调节性T细胞(Treg)之间相互促进,并抑制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免疫疗法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但由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代偿调节和药物的非靶向分布,使免疫疗法的效果仍有限。
2023年9月6日,《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允研究组与复旦大学罗敏/卢智刚/高海研究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高度保守的肿瘤免疫抑制受体CD300ld。CD300ld在PMN-MDSCs上特异性高表达,是调控PMN-MDSCs募集及免疫抑制功能的关键受体。靶向CD300ld能够通过抑制PMN-MDSCs的募集和功能,重塑肿瘤免疫...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沈萍萍教授团队长期在肿瘤免疫调控机制及免疫治疗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工作,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临床功效评估。最近一项工作发现:可变剪切形成的CD44变异体,在ICC细胞中选择性表达,显现出良好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越来越多地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目前评估ICIs治疗的临床试验大多数针对的是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然而临床实践中许多晚期HCC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Pugh B级,这导致在临床上对合并有肝功能受损的晚期HCC患者使用ICIs治疗的相关证据缺乏。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一种高度转移性疾病,所有的靶向和免疫疗法都很难治愈。尽管PDAC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取得了进展,但由于早期诊断时,甚至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发生远端转移的几率很高,所以PDAC患者的预后极差。肿瘤内部的高度异质性以及复杂的肿瘤微环境被广泛认为是有效治疗PDAC患者的主要障碍。由于大多数PDAC 患者的转移组...
2023年8月21日,《细胞》刊发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以生物信息学数据整合为支撑,系统刻画了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不同癌症类型和组织之间的异质性,发现了肿瘤微环境(TME)特异富集、杀伤功能异常的NK细胞亚类,揭示了NK细胞与微环境中其他组分的潜在调控关系。
免疫治疗已被证实可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获得明显疗效。然而,对于有“癌中之王”称号的胰腺癌,免疫治疗一直疗效不佳。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教授虞先濬、胰腺外科副教授施思团队发布一项研究,首次发现富含半胱氨酸蛋白1(CRIP1)在胰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塑造中的关键作用,填补了胰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研究领域的空白,为胰腺癌患者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mRNA肿瘤疫苗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癌症免疫疗法。然而,mRNA肿瘤抗原的递送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体内快速被清除、缺乏淋巴结或树突状细胞靶向性、易降解、不易透过细胞膜及溶酶体屏障等。因此,提高mRNA抗原的递送效率,是改善mRNA肿瘤疫苗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
免疫治疗已被证实可以在多种实体肿瘤中产生明显疗效。然而,对于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免疫治疗方案一直疗效不佳。
近日,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论著形式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毛一雷、副研究员杨华瑜团队关于肝细胞癌肿瘤内微生物组相关研究。研究显示,肝细胞癌肿瘤内微生物组显著不同于癌旁组织,不同患者之间、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灶之间均存在明显异质性。这表明肝脏肿瘤内微生物群的特征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超级抗原作为一种高效的T细胞免疫激活剂,可直接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II类分子和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 Vβ片段高亲和力地结合,从而激活细胞毒型T淋巴细胞CTL分泌穿孔素、颗粒酶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不同肿瘤对超级抗原介导的肿瘤免疫杀伤的敏感程度并不相同,可能存在未知的免疫逃逸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