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医学电子学相关记录186条 . 查询时间(2.128 秒)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辐射生物信号传导”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辐射诱发三维尺度旁效应信号传递与一氧化碳的调控关系”支持下,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中心研究员韩伟负责的辐射生物医学研究室在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辐射旁效应研究并持续取得进展。近日,该研究室在利用极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有效阻止辐射旁效应传递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在《突变研究》(Mutation Research)。
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日前在北京发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员(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因其在生物医学超声学和成像仪器领域的取得的突出研究成果,荣获2014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技术科学奖。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推经过形式审查、有效候选奖项评审会议、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奖项评审会议和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审查,评选出6项陈嘉庚...
近日,由刘静研究员领导的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联合小组报道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可植入式生物医学电子器件体内3D打印成型技术。研究文章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系列期刊《科学报告》上。
近日,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下的国际学术期刊 Cell Death & Disease (2012 影响因子6.044;35/184 Cell Biology)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神经工程研究中心王立平及杨帆、屠洁、潘建青、罗慧莉等研究组成员的最新成果:光感基因调控技术抑制神经胶质瘤的生长增殖。
生物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作用日益显著,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因其图像采集时间短、检测灵敏度高、绿色和经济等特点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近红外二区(1000nm-1400nm)荧光对生物组织穿透能力强,成像信噪比高,故该区域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活体成像领域已展现出巨大的临床转化前景。
近年来,各类新型突发性传染病频现,如H5N1、H7N9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的新病原等,此类疾病往往发病快、致病性强、病死率高,短期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近红外激发、避免光毒作用和光漂白、自发荧光干扰弱及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中受到极大关注。开发具有高双光子吸收截面、生物相溶性好的材料作为双光子荧光探针,是活细胞和深层组织成像研究领域的关键和热点。
John Rogers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半机器人,但实际上他的改造已经开始。Rogers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材料学家,在最近的一场于旧金山召开的讨论会上,他进行了一场演讲。演讲过程中他取出一个与投影仪连接的类似钢笔的显微镜,并对准自己的前臂,观众这时才发现他的表层皮肤崎岖不平,伴有弯弯曲曲的线路和方形衬垫,与常人大不相同。这些线与衬垫是回路阵列的组成部分,与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内常见的Intel...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建成大型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系统是亚太地区第一台磁体强度为9.4T、磁体口径为400mm的大型哺乳动物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系统的一系列相关设备,包括谱仪、梯度水冷机组、射频功放、梯度功放、操作系统软件等全部到位。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可以将普通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分化潜能的细胞,也就是说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为体内绝大多数种类细胞的能力。与这一技术密切相关的细胞移植也已经被认为是治疗部分遗传病,器官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重要潜在手段。而建立该技术的科学家也凭此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为了更好更快地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疾病治疗中,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一直致力...
国内首台高速3D内窥OCT影像系统日前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成功问世。该设备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各项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2012年12月11日,《Cancer Cell》发表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王艳教授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CRL4B Catalyzes H2AK119 Monoubiquitination and Coordinates with PRC2 to Promote Tumorigenesis.”(Hu et al, Cancer Cell, 22: 781-795, 201...
随着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其中,近红外二区(1000 nm-1400 nm)荧光对生物组织穿透能力强,成像信噪比高,故该区域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活体成像领域已展现出巨大潜力。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荧光探针,具有亮度高、光稳定性强、光谱可调等传统荧光染料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生物标记、成像与传感等...
在中德科学中心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筹)(以下简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承办的中德“磁共振优化脉冲的设计与应用”双边研讨会(Sino-German Bilateral Symposium-“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Optimal Pulses in Magnetic Resonance”)于5月20日至24日在苏州举行。来自中国,中国香港,德国,...
2012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陈雷霆教授团队牵头申报的“面向数字化医疗的医学图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5日下午,陈雷霆在参加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后,从北京返回成都。科技处处长邓龙江教授到机场迎接,代表学校向陈雷霆及其团队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