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临床工程学 康复工程学 生物医学测量学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医学工程相关记录1786条 . 查询时间(1.77 秒)
日前,西藏大学校长助理、医学院院长王嗣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解笑瑜教授以及哈佛医学院陶伟教授等团队合作发表研究文章,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界面工程化的杂化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P-I@M1E/AAL)。通过M1-Exo和AS1411适配体偶联脂质体(AApt-Lip)的共挤压制备了双靶向杂化M1-Exo囊泡(M1E/AAL),以装载IR780和PFTBA。P-I@M1E/AAL利用双靶向策略靶向...
2024年6月1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寅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上发表了特邀综述文章“Progress in Organ Bioprinting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文章详细探讨了器官生物打印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考。
“冲动是魔鬼,三思而后行。”已有研究表明,冲动性与多种不良行为相关,如暴力和冲动购物;同时,它也是物质滥用和双相情感障碍等多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将冲动性作为一种心理特质来解释和预测不同的人类行为,并提出了多种冲动性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两栖动物作为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的过渡类群,其个体生活史包含了水生和陆生两个生活阶段。在从水栖幼体变态发育至陆栖成体的过程中,两栖动物的诸多器官系统都发生了重构。例如,运动器官由尾转变为四肢以适应陆地的运动方式,呼吸器官由鳃转变为肺以适应陆地空气呼吸方式,消化系统发生重构以适应食性的转变,神经系统发生重构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陆生环境。其中,由鳃到肺的转变过程重演了脊椎动物呼吸器官演化的关键步骤。因...
为充分发挥岗位创新主力军作用,深化职工创新创造活动,2024年5月28日,西藏自治区总工会公布了《关于命名2023年全区职工“五小”活动优秀创新成果的决定》。西藏阜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科研组作为西藏阜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在2023年报送了“一种医学用睾穿组织搅割装置”项目,该项目已被列入《2023年度全区职工“五小”活动优秀创新成果名单》。
签署战略合作、打造高价值成果动态项目库、启动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2024年5月29日,丰台首届智能医工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启动会举行。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彭畅课题组研发了一种用于膀胱容积连续监测的柔性可穿戴超声器件,实验验证了该器件良好的机械和声学性能,及其监测准确性。研究成果以“A Stretchable and Wearable Ultrasonic Transducer Array for Bladder Volume Monitoring Application”为题发表于传感器工程和技术领域期刊IEEE ...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黄文华和副教授吴耀彬团队在3D打印个性化压阻式抗瘢痕矫形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4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退行性中心研究员阮长顺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俗称“磁波刀”的“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技术,是近年来治疗特发性震颤和震颤主导型帕金森病的新兴方式之一,具有无创、可控、穿透力强等特点。目前,已有一款进口“磁波刀”产品进入中国。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医药知识工程与智能软件实验室教授刘勇国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辅助诊断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IEEE图像处理汇刊》。
近日,石家庄炼化丙丁无规共聚聚丙烯产品PPD-MT20通过国家权威机构医用认证,这是该公司聚丙烯产品首次通过医用认证,标志着该公司向医用高端用料市场迈进。
近日,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级研究生朱雨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化学工程学报》发表了题为《中空纳米笼异质结构NiCo-LDH/MWCNTs电催化剂用于唾液葡萄糖的高灵敏度和非侵入性检测》的学术论文,该校化环学院青年教师杨娟为论文通讯作者,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领域之一,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新兴技术,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日,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柴人杰团队和赵远锦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发表了题为“Electroacoustic Responsive Cochlea-on-a-Chip”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耳蜗器官芯片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柴人杰教授团队的博士后胡扬楠、硕士生邢佳玥和博士生张慧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柴人杰教授为本论文最后通讯作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