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烧伤外科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烧伤外科学相关记录137条 . 查询时间(1.296 秒)
重度吸入性损伤是烧伤治疗的重点、难点,尤其是特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更加棘手,病死率极高[1][2][3]。我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18例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治愈15例,治愈率83.3%,远高于目前国内外统计的治愈率水平[4]。现将治疗的经验总结如下。
芥子气烧伤的救治           2007/7/25
皮肤染毒时,用纱布或纸沾去皮肤上的毒剂(注意不可擦拭导致毒剂扩散到正常皮肤),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水疱液先用注射器空针抽吸干净后,再将疱皮、腐皮剪去。然后创面用高锰酸钾液、过氧化氢液冲洗,以减轻芥子气毒剂浸润。创面采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或用油纱敷料包扎治疗中,应增加换药次数。通过局部换药及时清除残留芥子气的污染,减少毒剂吸收,减轻对创面的损伤。有报告先用有机溶剂如汽油、乙醇、丙酮、戊烯等洗涤,再用...
成功救治严重烧伤患者6例报告           2007/7/25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烧伤的病人的治疗难度较大,2000年8月本中心成功救治了6名严重烧伤的某部战士,现报告如下。
严重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屏障破坏,大量体液丢失,在反复多次大面积切削痂植皮手术中、术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血浆丢失、高分解代谢、营养摄取不足、免疫功能抑制和感染,这些因素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低下,最终减缓创面愈合速度、降低机体抵抗力。我们回顾了1999年2月~2002年3月间38例严重烧伤患者在多次手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其中18例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观察这类患者...
我科2000年10月~2003年1月间共收治烧伤患者822例,其中颈部烧伤68例,颈部深度烧伤31例。我们采用早期保守去痂延期植皮修复颈部深度烧伤改进了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手部热压伤是由热力烧伤和机械挤压双重因素作用下的一种复合伤,局部病理变化复杂,在损伤和治疗上都较纯热力或机械损伤更具特殊性。由于手部具有软组织薄等解剖特点,受伤时易合并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外露和损伤,烧伤与挤压伤并存时创伤反应重,组织渗出液多,肿胀明显易继发液化、坏死等,治疗不当可造成创面修复失败,伤肢残疾[1]。根据伤情,可将手部热压伤分为4型。Ⅰ型:单纯的二度或三度烧伤创面,皮下组织及腱膜...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农业以及家庭用电日益增多,电烧伤病人也随之相应增加。作者对45例电烧伤病人早期并发症及手部致残情况进行临床研究,以探讨救治电烧伤早期并发症及修复伤手的方法。
应用生物敷料覆盖治疗浅Ⅱ度烧伤已有许多年,但应用生物敷料一次性覆盖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中途不需换药的方法尚未见报道。我院自1998年1月以来使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覆盖创面治疗深Ⅱ度烧伤,到2002 年1月共治疗了128例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粘附分子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在血管内的滚动、贴壁、粘附和迁移过程起重要作用。CD11a、CD11b属于粘附分子整合素家族中的β2亚类,它们及其相应的内皮细胞配体在烧伤、创伤、抗感染免疫中的表达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CD11a、CD11b在湿热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
内皮细胞损伤或受激是导致烧伤后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和脏器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烧伤早期切痂可有效地减少感染和内脏并发症[1]。本实验利用体外内皮细胞培养检测烧伤早期切痂后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活力和单层通透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烧伤早期切痂的机制。
文献中大面积碱烧伤成功救治的报道不多,并发低温败血症的病例尚未见报道[1]。最近我们治愈1例大面积碱烧伤并低温败血症的小儿患者,获得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报道如下。
硫酸是引起体表烧伤的强酸之一。其烧伤发生率居化学性烧伤之首,一般为局部小面积烧伤,较少引起肺部并发症。此例患者为特大面积硫酸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
磺胺嘧啶银SD-Ag均匀微晶粒径小且均匀,能够以结晶状态均匀分布在胶原蛋白膜中。应用胶原蛋白膜覆盖创面可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减少创面收缩的程度[1]。为了进一步考察该制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我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烧伤膜的含量。
血管内皮细胞衬覆于血管内壁,构成血管通透性的主要屏障,能合成和分泌调节血管舒张和凝血-纤溶系统等的多种因子,并在血管形成、创伤愈合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烧伤后脏器损害发生的病理基础[2],既往研究表明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可损伤内皮细胞[3]。本研究观察了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诱导下的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
巨噬细胞(Mφ)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细胞,通过吞噬病原微生物和坏死组织及抗原提呈等在机体的防御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φ凋亡后,机体防御功能明显下降[1]。本研究观察了烧伤血清对体外培养腹腔Mφ凋亡的影响,以期从Mφ凋亡的角度探讨烧伤后Mφ功能改变的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