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马.恩.列.斯思想研究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马.恩.列.斯思想研究相关记录1236条 . 查询时间(2.094 秒)
现象学的解构恰恰是将一般科学认识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认知本身的“怎样”通达的方式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显示中的形式。解构式的形式显示中的先理解(形式)之在场是对建构对象的更原初的指认。关系意义就是意向性走向现实,这已经是在超越胡塞尔的现象学。这里的存在意义是指将传统哲学中那种客体化的实在———“存在”解构之后获得的东西。这个使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存在意义,甚至是我们这个生活世界更根本的基础。
2012年4月8日,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有关方面的40多位领导、专家和嘉宾应邀出席座谈会畅所欲言,校党委书记胡和平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2012年3月22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期刊前主编刘桂珍女士应邀来到我校,与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师生围绕“学术论文写作与期刊投稿”主题进行交流与研讨。会议由思政学院副院长赵义良主持。
列斐伏尔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与乐观化的立场,认为日常生活是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的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的策源地。而他中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即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一些,并侧重批判了作为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日常生活”及作为现代性的机械重复节奏的“日常性”问题。他在其中期重新厘定了日常生活批判概念,建立了一整套批判现代性日常生...
马克思对民族问题的思考并非如以赛亚·伯林所说的“民族虚无主义”立场,也并非“欧洲中心论”立场。马克思“民族观”的价值关切体现为:解构“资本”统治人的逻辑悖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奴役人的现状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主题。当代中国社会正步入马克思对“资本”、“市场”、“社会主义”和“人的自由和解放”等社会问题思考的时代历史...
贺来,1969年7月(农历)生,湖南宁乡人。1996年于吉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2001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1月评为教授,2001年1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吉林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于1996.10-1997.2赴荷兰,2004.8-2005.9作为富布赖特学者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主要研究...
孙利天,男,1952年生,吉林省舒兰市人。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9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吉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副主任、主任,现任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吉林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理事、吉林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成员等社会职务。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
2011年10月22-23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英国斯旺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美国纽约东边研究所、加拿大约克大学、台湾台北辅仁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和研究单位共60余位中外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2011年10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主办,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教授,教育部社科委经济学部召集人、厦门大学胡培兆教授,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委员洪银兴教授,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10月9日—10日,由《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青年哲学论坛、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20多家刊物等共计1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提交论文70多篇。
10月16日,由陕西省教工委、陕西省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主办的“陕西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及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大学等省内各高校的七十多位代表齐集一堂,从教学内容、方法创新、教材体系改革、教师思想创新和学生身份的定位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创新问题进...
郭湛,1945年10月生,黑龙江海伦人,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964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本科哲学专业,1969年毕业。曾先后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师范学校、伊春教师进修学校、中共长春市委党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论实践的效能、效果和反馈》发表于《哲学研究》1983年第7期。留校任教后,参加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辩证...
9月3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杨河教授参加并主持了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等单位的陈来、郭建宁、许全兴、胡军、王中江、宋志明、李存山、张国祚、孙若风、胡伟希、谢龙、李维武、丁为祥、孙熙国、...
新学期开学伊始,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系部主任、党支部书记到北京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交流学习。先后走访了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连日来,我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是新闻战线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虽然活动刚刚起步,效果业已明显。毫无疑问,正确认识这个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