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遗传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医学遗传学相关记录2225条 . 查询时间(2.319 秒)
复旦大学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论文。
探讨Wnt3a通过Jumonji C结构域6( Jumonji C domain 6,JMJD6)的表观遗传修饰在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4组:Sham组,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CCI+阴性慢病毒表达载体(LV-NC)组;CCI+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V-JMJD6)组。构建SD大鼠坐骨神经CCI模型和JMJ...
2019年4月22日,国际知名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上海药物所李静雅课题组、李佳课题组针对SIRT5参与调控棕色脂肪分化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揭示了Sirtuins家族中SIRT5调控棕色脂肪分化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进一步拓展了表观遗传学与脂肪生物学之间的联系,深化了对表观遗传机制调控脂肪分化的认识,为抵抗肥胖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单个全能受精卵产生广泛不同和特化的细胞类型涉及大规模转录变化和染色质重组。先锋转录因子在编程表观基因组中起关键作用,并在连续细胞谱系规范和分化步骤中促进其他调节因子的募集。2019年4月25号,同济大学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课题组长孙云甫教授、梁兴群教授团队等在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ioneering function of Isl1 in the ...
李亮,男,吉林大安人,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校级培养对象。2003年6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同年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并留校在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工作。2009年6月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论文获“南方医科大学...
商璇,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地中海贫血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南方医科大学临床遗传学导师组成员。研究方向为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的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分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9篇(SCI收录28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90点)。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
周万军,男,45岁,湖南湘潭人,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医学遗传学、临床检验诊断学。1990年获湖南邵阳卫校检验专业中专学历;1990-2002年于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工作;1999年获湖南医专检验专业成人教育大专学历;2002年获湖南医科大学检验系检验专业成人教育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5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
赵存友,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并相继被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助理教授。2011年受聘“南方医科大学引进人才”教授岗位。主要关注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等)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以双胞胎家系位对象,研究表观遗传学修饰如DNA甲基化...
熊符,男,1975年8月出生,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类遗传病的分子机制及预防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地中海贫血的分子发病机制及预防研究、神经遗传性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以及口腔遗传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等。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课题...
近日,基础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徐湘民教授课题组在单基因遗传病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A cfDNA Barcode-Enabled Single-Molecule Test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of Monogenic Disorders: Application to β-Thalassemia”为题发表在《Advanced ...
2019年3月28日,附属妇产科医院张锋教授课题组以“TTC21A基因缺陷导致弱畸精子症”为题,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论文。该研究发现了导致人类弱畸精子症的新致病基因TTC21A,这将为更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福音。据悉,这是由张锋教授、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以及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Pierre F...
我校史庆华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类配子发生、成熟障碍与胚胎停育的分子机制”项目中期检查会议3月19日在合肥召开。中科院动物所段恩奎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化所李劲松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夏国良教授、南京大学李朝军教授、浙江大学朱依敏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言平会计师担任中期检查专家组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晓慧、专员朝呼和,中国科大副校长朱长飞、...
近日,《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转化医学》(影响因子18.6)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匡延平团队联合复旦大学桑庆、王磊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 Pannexin 1 Channelopathy Causes Human Oocyte Death”。研究成果揭示了PANX1突变致疾病产生并明确了致病机制,同时提供了首个深入研究PANX1病理学功能的鼠模型。人类新的孟德尔遗传病...
近日发表在PNAS 《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线粒体可由父系遗传。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黄涛生博士和梅奥诊所的Paldeep Atwal博士称他们在三个家庭中发现了mtDNA双亲遗传。传统观念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和线粒体DNA都是只通过母系遗传。尽管有其他物种已被发现线粒体偶尔会经历父系遗传,但之前关于人类父系遗传线粒体的报道大多是因为污染或样本混淆。然而,最近美国的实验室发表...
近日,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管敏鑫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核酸研究》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构建携带线粒体基因组15927位置上转运核糖核酸(tRNA)基因突变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转线粒体细胞系,检测了该突变对冠心病相关组织 — 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揭示了线粒体tRNA改变导致冠心病的致病机理,并为线粒体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