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普通外科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普通外科学 血栓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近日,北京友谊医院普外中心张忠涛教授、姚宏伟教授团队,在国际外科学领域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JCR及中国科学院一区,影响因子IF=15.3)发表论文“Incidence, prevention,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hinese patients a...
探讨早期康复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颈椎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3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患者接受了早期康复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接受了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
血栓形成是多因素变化的过程,机制复杂,而且相关疾病危险性较高,目前通过传统或新型的抗凝药物并不能完全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且这些抗凝药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肠道微生态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其作为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到血栓形成的调控中,笔者拟以此为切入点,对现阶段肠道微生态在血栓形成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肠道微生态为基础的诊治方案在血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
原发性主动脉壁血栓是一种少见的主动脉疾病,发病隐匿,但并发症凶险,主要并发下肢动脉栓塞,其次为内脏动脉栓塞,引起相应器官缺血坏死,诱发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笔者就近年来原发性主动脉壁血栓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探讨置管溶栓(CDT)结合髂静脉支架对Co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Cockett综合征伴DV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CDT联合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CDT治疗,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血管损伤程度及炎症因子变化。
评价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手术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月91例急性DVT(中央或者混合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为手术相关DVT(观察组),61例为非手术相关DVT(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首选Angiojet吸栓治疗,后续辅以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或支架植入,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预测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例脾切除术后快速PVT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胃镜检查等,讨论诊治过程中的误区,最终联合文献复习,系统回顾脾切除术后PVT预测及抗凝治疗,应用血栓弹力图判断患者出血风险。结果本研究患者虽然凝血时间延长,血栓弹力图结果正常,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
门脉系统血栓(PVST)是开腹或腹腔镜下脾切除或联合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害术后患者的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PVST的形成和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抗凝药物的正确使用在预防和治疗PVST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抗凝药物在防治开腹或腹腔镜下脾切除或联合断流术术后PVST的研究进展,阐述现有抗凝药物的抗凝特性和抗凝治疗方案,进一步指导临床抗凝药物的使用,降...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抗血栓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方法 分别以“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门脉高压”为关键词在Pubmed 及CNKI 数据库检索1994年1月—2014年6月关于TIPS治疗及术后评估的相关文献,分析TIPS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抗血栓治疗的意义及策略。结果 TIPS术后分流道内血栓影响...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兔急性后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溶栓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 方法: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采用缩窄法制作急性后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术后第2天造影检查证实模型均构建成功后,治疗组行溶栓抗凝治疗,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用药后第1,4,7天,随机各取10只动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受累血...
探讨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预后的多种因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6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的预后为死亡、短肠和治愈,分别对比研究死亡组与治愈组、手术后短肠组与非短肠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便血、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和血栓栓塞位置,比较影响其预后的多种因素。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死亡组患者≤6 h病程的比例明显低于治愈组、血栓栓塞的位置明显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LSED)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预测意义。 方法:选择47例因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LSED患者,测定患者术前与术后1、7、14 d的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术后7、14 d行彩超检查明确有无PVT;对D-二聚体水平的LSED后PVT诊断效能行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探讨吲哚氰绿(ICG)清除试验对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115例丙肝肝硬化行单纯性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ICG清除试验结果与术后PVT形成风险的关系。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及血栓发生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60例;行脾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以下简称断流术)50例,选择性断流术28例,断流+脾肾分流术38例,比较各手术组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早期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等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12月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或)加断流术后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20例)及早期行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的治疗组(36例)进行对比分析。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有可比性,术后第1,3,7,10,14天动态监测血小板(PLT)计数的变化,术后第1,2,4,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