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知识库 系统学”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61 秒)
蠕形螨的系统学研究进展
蠕形螨 形态学分类 DNA标志物 系统发育
2013/11/21
蠕形螨是一类小型永久性寄生螨,目前已知有140个种和亚种,可寄生于11种目的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等部位。蠕形螨具有高感染率和低发病率的特征。随着蠕形螨与人体面部皮肤病关联性的确认,其种群分类与致病关系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该文就蠕形螨的研究历史、形态学分类、DNA标志以及系统发育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5月和6月两个不同时段采集的分别产于青海省化隆县和四川省康定县的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新鲜子实体为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rDNA-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与冬虫夏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分别对蝙蝠蛾拟青霉及冬虫夏草子座和僵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的片段克隆到pMD18...
采用单一遗传标记研究不同分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由此可产生不同系统发育关系,对正确解释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带来很多困难。本试验采用形态学、等位酶和微卫星3种遗传标记对我国9种披碱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标记把9 种披碱草分为披碱草组(Sect.犜狌狉犮狕犪狀犻狀狅狏犻犪(Nevski)Tzvel.)和老芒麦组(Sect.犈犾狔犿狌狊)两大类;等位酶标记虽然没有严格按照穗子的形状...
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中国野桑蚕 家蚕 DNA多态性 系统进化
2008/8/22
利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黄羽扇豆(Lupinusluteus)翻译延伸因子2(EF2)的全长cDNA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该cDNA长度为2794bp,其中包括5’末端的80bp非翻译区,3’末端185bp非翻译区和2529bp长编码序列,3’末端为一18bp poly(A)尾。与其它GTP结合蛋白比较其编译的843aa(氨基酸)序列,发现它们具有显著的同源性;黄羽扇豆EF2与甜菜EF2的氨...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结构与功能(包括演化、协同和控制)一般规律的科学。系统学的任务从根本上来说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系统规律的认识,另一个是在认识系统规律的基础上如何控制系统。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系统结构、子系统协同,以及系统功能在系统环境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第二个方面则是把控制的思想和理论引入到系统学。如同认识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一样,人们认识系统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系统。
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中国野桑蚕 家蚕 DNA多态性 系统进化
2010/3/9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 mandrina)和25个代表性家蚕(Bombyx mori)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野桑蚕与家蚕的DNA多态分析及其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同时结合有关文献,作者提出了家蚕起源进化的新观点:家蚕可能是由多种生态类型(包括一化、二化、多化)混杂的野桑蚕驯化而来,其驯化之初就已拥有一化、二化、多化的遗传背景,其后几千年的人工饲...